新闻中心

NEWS

理性的精神——《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讲课手记(二)

2022-03-06 19:16:00

时间:202231晚上7

课程:《逻辑与批判性思维》

 时间就像脱缰的野马,如何拽也拽不住。好像第一次课昨天刚刚讲完,今天又要讲《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第二次课了。

逻辑课就要有逻辑性,王辉老师《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第二次课从第一次课预留的两个问题开始了:两个思考题,以及俞敏洪前后两段言论和网友对其言论的评价。王辉老师怕同学们没有准备就对同学进行了提示,题里涉及的逻辑学知识是相同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和假言推理。让王辉老师没想到的是,心理2001班的赵佳慧同学主动要求讲这个内容,赵佳慧同学主要讲的是俞敏洪那段言论相关的内容。可见她课后做了精心准备。

 一、课堂复盘:

 2018年,俞敏洪在某大会上表示,衡量和评价的方向决定了教育的方向。他举了个例子,如果中国所有女生找男人的标准都是这个男人会背唐诗宋词,那全中国的所有的男人都会把唐诗宋词背的滚瓜烂熟,如果说所有的女生都说中国男人就是要他赚钱,至于他良心好不好我不管,那所有中国男人都会变的良心不好但赚钱很多的男人,这正是现在中国女生挑选男人的标准……所以实际上一个国家到底好不好,我们常常说在女性,现在中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

 俞敏洪这段言论一出,网络上一片哗然,网友,特别是女性网友纷纷表达对俞敏洪这段话的不满。迫于舆论的压力,俞敏洪很快在网上表示歉意:

 今天我某个论坛上阐释“衡量评价的方向决定了教育的方向”这一论点时,用了女人找男人标准的例子,由于没有表达好,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误解,在此深表歉意。我想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一个国家的女性的水平,就代表了国家的水平。女性素质高,就能教育出素质高的孩子。男性也被女性的价值观所引导,女性如果追求知性生活,男性一定会变得智慧;女性如果眼里只有钱,男性就会拼命去挣钱,忽视了精神的修炼。女性强则男人强,则国家强。

 针对俞敏洪前后的表述,有网友评论:

 我们仔细来看看俞敏洪之前的观点和道歉声明中提到的观点,一个是现在中国是因为女性的堕落导致整个国家的堕落,一个是女性强则男人强,则国家强,这两句话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啊,之前的观点是女性堕落,则国家堕落,现在的观点是女性强,则国家强,这其实就是同一句话的两个表达方式而已。

 王辉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女性堕落,则国家堕落”和“女性强,则国家强”,这两个表述方式意思相同吗?

 记得提出这个问题时,有学生说觉得两句话意思相同;也有同学说“堕落”和“强”之间还有中间可能,“不堕落”并不意味“强”。王辉老师认可了这个同学看到这里的“非黑即白”的逻辑谬误,但理解这两句话异同更应该具备的逻辑知识是“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假言推理”的知识。并希望同学们课后搜集资料找到答案。赵佳慧同学主动要求下次课来分析这个案例。

在准备过程中,赵佳慧微信和王辉老师交流说,以前学的关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知识太有限了,现在仔细学习的过程收获很大。


赵佳慧的讲解理清了由“女性堕落,则国家堕落”得出“女性强,则国家强”,在逻辑上是一个“形式谬误”。这里的“形式谬误”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的逻辑错误。由此,得出结论:“女性堕落,则国家堕落”和“女性强,则国家强”,这两个表述方式意思不同。

赵佳慧的讲解不仅条理清晰,而且例子生动,语言幽默,同学们也积极参与互动,课堂气氛很活跃。也赢得了学生们的掌声。在学习《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中她开了一个好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希望日后还有同学积极走上讲台,收获更多。

王辉老师也指出了赵佳慧同学讲解中一个明显的问题。并且,这里我们只关注这两个表述的意思是否相同,至于推理和论证的“可靠性”是我们以后的讲解中要明确的问题。

接着,王辉老师用逻辑真值表分析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前件”和“后件”以及“假言命题”的真假关系: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值与前、后件逻辑值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真值表来表示:

p

q

pq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值与前、后件逻辑值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真值表来表示:

p

q

pq

 

从真值表上看,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只有当“前件真”“后件假”时,这个命题是假的,其他情况都可以是真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只有当“前件假”“后件真”时,这个命题是假的,其他情况都可以是真的。

王辉老师又用最简单的事例给同学们讲解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让他们真的理解,而不是机械地记忆。讲解后,同学们理解了如果pq的充分条件,那么qp的充分条件。这样,就可以理解下面两个思考题所涉及的逻辑知识背景是相同的:

1.假设你负责检查喝啤酒的规定,是否得到了贯彻该规定要求:只有21岁以上的成年人才可以喝啤酒

有这么4个人,其中第1个人正在喝咖啡,第2个人正在喝啤酒,第3个人今年23岁,第四个人今年16岁。你必须检查他们正在喝什么,或者他们年龄多大才可以确保没有人违反规定。

2.假设给你4张卡片需要你检查一个规则:如果卡片的一面有元音字母另一面必须是一个偶数,

现在这4张卡片上的正面分别是K E 47, 你必须检查哪几张卡片才能确保这条规则得到了遵守。

问题1中规则的逻辑结构是:只有……,才……。这是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我们只要考察“前件假”“后件真”的这种状况,在这种状况下违背了这条规定,其他状况不违反规定。由此,很快就能得出结论检查第二个人(喝啤酒“后件真”)和第四个人(16岁“前件假”)。

当然,即使没有这样的逻辑知识背景,学生们也很快找到了答案。因为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

问题2中的逻辑结构是:如果……,则……。这是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我们只要考察“前件真”“后件假”的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违反了这条规则,其他状况不违反规则。因此,需要检查正面是“E”(元音字母“前件真”)和“7”的卡片。讲解后,学生们很快找到了正确答案。而上次课,学生们花了好一会儿才找出正确答案。

第一小节课,赵佳慧同学和我一起完成了上次课留下的问题,仔细分析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课堂上,学生们也认真听讲,参与互动。大家觉得这次真的明白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了,虽然以前高中数学有这方面的知识,但理解得有限。王辉老师也对学生提出要求:无论学什么知识,一定要学懂,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记住:A little of everything, nothing at all.(浅尝辄止,则一事无成。)

二、给出问题、引发讨论

解答完上次课的内容,王辉老师以一个想象的世界导入课程,给出问题,引发同学们的讨论:


  接下来是几幅漫画:


我们知道那个想象的世界和我们实际生活的世界相差太远:我们生活在嘈杂混乱的世界中。针对漫画中的人物提出:知识的复杂性会导致“瘫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接下来王辉老师引入了“批判性思维”的定义。

关于“批判性思维”最普遍接受的是罗伯特·恩尼斯的定义:

“Reasonable reflective thinking focused on deciding what to believe or do.”

批判性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其目的在于决定我们的信念和行动。

课堂上,王辉老师和学生们一起针对“批判性思维”定义的关键词,以及一个批判性思维者(a critical thinker 应当具备的品质进行分析。

由于时间有限,后面的内容: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何为理性,等等,且听下次分晓。